上些年纪的看官老爷应该还记得一个叫做爱尔兰共和军的武装组织,在三十年前,这个组织给英国绅士都快搞出神经衰弱了,当时的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尔兰和英国本土不停发动袭击,造成了2000多人的伤亡,其主要诉求就是实现爱尔兰的南北统一。但还有些事情被忽略,那就是同时期爱尔兰与北爱尔兰发生之间冲突造成3600人伤亡。 这个数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北爱尔兰有相当部分人并不愿意统一。说白了,绝大多数的北爱人认为现在还不错,和南边的爱尔兰人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在地理上讲,爱尔兰与北爱同处在一个叫爱尔兰的岛上)
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其实问题并不新鲜,还是宗教问题;一般小伙伴都知道,英国在十六世纪参与了宗教改革,立基督教为国教,但爱尔兰一直是天主教的天下,这里的人世代信奉天主教。 (这张图颜色越深的地方天主教所占比例越高,比例说明参见右下角图例)
英国对爱尔兰岛的殖民前前后后的长达五百多年,为了将强统治,英国人就没断了向岛上渗透,大批英国人伴着英国军队到达爱尔兰岛。这些新移民占据了岛上最好的北部地区,并将原住民撵向南部。这引起了岛上原住民的极大不满,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起义。 起义遭到了英国的残酷镇压,并于1801年通过了“英爱合并法案”,正式将爱尔兰纳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爱尔兰从此彻底丧失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甚至被剥夺了基本的政治和公民权利。 (爱尔兰和欧洲人口的历史年份变化图,左边纵轴为爱尔兰的人口,右边纵轴为欧洲人口)由此开始,爱尔兰岛上人口开始断崖式下降,800万人口在此后的多年间锐减到400万,直到今天都没有恢复过来。 爱尔兰和英格兰由此结怨。1848年7月29日,主张停止出口食物和关闭港口的“青年爱尔兰”运动在蒂珀雷里郡发动起义,虽很快被英国警方镇压,但却开启了爱尔兰争取独立的序幕。 但痛彻心扉的“土豆大饥荒”却让北爱人无感,因为当地聚集着数量庞大的新教徒移民,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让北爱地区率先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有别于爱尔兰以农业为主,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为当时的重要经济和工业中心,产业结构和粮食来源比较多元,受到饥荒的影响比较小。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英国人筋疲力竭,再也无力控制爱尔兰。1921年,爱尔兰终于打赢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爱尔兰宣布独立。 但北爱尔兰并不愿意独立,此时北爱境内的新教徒人口比例已经高达60%,而原住的天主教徒只有40%。在新教徒眼中,爱尔兰人一直是被统治者,而他们则是“上等人”。但一旦并入爱尔兰则他们将变成妥妥的“少数派”,变成被统治者,这种心理落差是享受了几百年优越感的新教徒所不能够忍受的。 从一开始,他们就竭力阻止爱尔兰寻求自治和独立的过程,不断向伦敦当局表明忠诚。当爱尔兰独立已经势不可挡的时候,他们马上寻求把自己 和爱尔兰隔开,竭力要求继续留在英国境内。 因为这些北爱尔兰人本来就和英国有广泛的联系,游说活动相当有效,因此英国就把爱尔兰北方六个郡划出,成立北爱尔兰,和独立的南爱尔兰22个郡相区别。 说到底,北爱问题其实是英国人殖民爱尔兰的历史遗留问题。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