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悲伤》感动的观众多数表示也曾为《前任3》哭过 从《前任3》到《比悲伤更悲伤》,以眼泪作为媒介表达出内心最强烈的情感,似乎已经成为这类国产都市爱情片开拓出的一条新成功之路。 在查看和统计这几部影片的观众反馈时,我们不难发现一处共通点:无论线上线下,相比其他多数内地院线电影,这类作品的受众评价影片时,关于个人情绪与感悟的分享更多。 当我们习惯于谈论影片剧情安排的合理性,故事是否老套,演员的演技或知名度时,他们更在意或许是角色与自己的感情经历的契合度与共情度。 随便翻阅社交平台和购票网站上的观众短评,你都不难收获这样的文字: “想去做的事情就去做,相见的人就马不停蹄去见,珍惜当下、珍惜所拥有”; “别告诉他我很想他,比孤独更悲伤的事是习惯孤独,原谅我在你决定放弃我的时候才喜欢上你。” “我无法想象有一天我和我先生中将有一个人先离开对方,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想都不敢想。” 而在电影院泪流满面的观众,也与我们真诚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一个哭到不得不戴墨镜才敢面对镜头的女孩说,无论《前任3》、《后来的我们》还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自己看电影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男孩,“我喜欢他,他却喜欢别人”,眼泪就这样流下来。 还有一个女生向我们坦言,这两天刚刚跟老公吵架,才会选择自己一个人来看电影。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一直在反思,甚至看完电影立刻有了想打电话和好的想法。 就是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有一些自己的反思,自己对待爱情的一个观念,就是缺少了一种为对方去考虑,去付出,而更多的总是在借着爱情的这个名义,去索取,这是对我的一个震动吧。 刚好跟老公吵架,这两天在闹别扭,然后所以自己来看了电影,看完之后会觉得,应该去为他去想一下,觉得自己(有的地方也)做的挺糟糕的。 女主为男主做了很多,对我来说就是可以同生共死的那一种情感。 我就是每次看电影的时候就会想起他,无论是《后来的我们》,还是《前任3》,就是我喜欢他,他却喜欢别人。 当时看《前任3》的时候,就想到前男友,当时分手也是分的跟电影里差不多,也是不明不白地就分开了,也是好多话也没说出口,所以感同身受。 我就是想到了自己之前吃过的苦和没有成功的结局,很多委屈和误会,就觉得很想哭。很多时候是误会,真的是挺想哭的。 最后,我觉得还是《前任3》更让我触动吧。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