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前苏联”这个国家,毕竟没有“后苏联”与之对应,所以,无论“前苏联”还是“原苏联”都是错误的称谓,这不仅污染了大家的眼睛,更侮辱了大家的智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以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苏联发展的蛛丝马迹都能在国际社会引发波澜甚至掀起惊涛骇浪,是令其他国家都噤若寒蝉的存在。 而这样一个令全世界都胆战心惊的红色帝国,到底是不是发达国家呢?这似乎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因为在苏联69年的国祚中,苏联经历了诞生、发展、巅峰以及衰亡的过程,可以说每一刻都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苏联巅峰时期的综合国力,并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做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但问题是苏联自始至终都在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国内鲜有商品经济,这就意味着苏联的GDP计算模式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南辕北辙。 所以才会出现日本GDP在1968年成为全球第二的情况,因为如果和苏联一样去掉第三产业,那么苏联的产值将是日本难以望尘莫及的存在。
经历了列宁和斯大林的“励精图治”,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机遇,苏联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恐怖的提升。 二战的结束也意味着冷战格局的开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几乎贯穿整个冷战,最终也将苏联彻底送走。 而长达40多年的冷战期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7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取得了美苏争霸的优势地位,其综合国力也达到了巅峰。 因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特点包括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经济运行体制高度成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以及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等。所以按照这样的理解,苏联肯定不是发达国家,但此时苏联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已经和美英等大部相当,社会福利保障措施更是相对完善,农业更是实现了机械化,除了没有所谓的第三产业,苏联的表现完全能够称得上是发达国家。
但是这样的辉煌注定是昙花一现,因为苏联的发达除了有美国遭遇危机的因素,更有斯大林模式回光返照的因素,苏联重工业优先的经济格局不仅没有发生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5日,在西方世界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中时,遥远的莫斯科为全世界送来一份大礼,那就是苏联解体,红旗落地。 苏联解体是自二战以来世界上地缘政治变化最剧烈的事件,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财富,包括有形的国土、人口、核武库,以及无形的国际地位,比如五常席位等。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也依然无法摆脱一蹶不振的尴尬局面。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财富,但也由此承担了苏联的大部分仇恨,这使得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对苏联的愤怒纷纷转嫁到俄罗斯身上。
再加上俄罗斯在异常惨烈的苏联解体中依然保持了强大实力尤其是核武库,这让西方国家寝食难安,所以在因体量问题而无法拉拢俄罗斯入伙的情况下,它们开始变本加厉地对俄罗斯进行围追堵截。 在强邻环伺的国际环境下,俄罗斯想要有一番作为实在是力不从心。而相比于外部环境的险恶,俄罗斯内部的问题似乎更要命。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俄罗斯内部的危机重重,是俄罗斯难以继承苏联衣钵,更无法成为发达国家的根本要素。 苏联解体后,自勃列日涅夫时期诞生的特权阶层开始吃里扒外,他们通过勾结西方资本低价贩卖苏联国有资源,使苏联几十年的财富几乎毁于一旦,而这些特权阶层则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新贵。
而现在俄罗斯的开国领袖叶利钦又天真地推行“休克疗法”,差点让水土不服的俄罗斯当场去世,叶利钦的支持率也断崖式下跌。为挽救统治,叶利钦与七大寡头达成了肮脏的政治交易,从此寡头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俄罗斯的真正控制者,俄罗斯面临的社会危机也越来越重,政坛更是长期乌烟瘴气。 为了避免自己和家族被清算,叶利钦选择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将俄罗斯权杖教给学生普京,随后叶利钦光荣退休。而普京一上台,就重点打击了几大寡头,夺回了国家对资源等领域的控制权。 但因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中掉的失去的太多,所以俄罗斯失去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能靠出卖油气资源为生。
不过随后因为20103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全球油价出现恐怖的上升,靠出卖资源俄罗斯由此赚得盆满钵满,为以后南奥赛梯战争,克里米亚事件等事件的参与和主导打下了基础。 但此时的俄罗斯依然不是发达国家,虽然俄罗斯的人均GDP长期保持在1万元以上,且基础设施相当完善,但这不能作为发达国家的依据。 俄罗斯尴尬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其虽然被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但实际上横向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俄罗斯的水平确实不高。 因为始终没有从苏联解体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今天的俄罗斯虽然军力强大、咄咄逼人,但已经不可避免地沦为二流国家,而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趋势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也根本无从改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