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给大家分享下我们的几个海外学长总结的美国留学生活要注意的小tips。
1. 和国内学校同理,选择排名高的专业比选择排名高的学校更重要。 2. 美国的社保号SSN很有用,可以通过在学校打工获得。在办驾照,买保险,申请信用卡等情况下就会被用到。 5. 多多利用学校的资源吧~Advisor是最普遍的资源,各种各样的advisor满足你所有需求。学习上帮忙的academic advisor, 选专业有major advisor, 生活上有RA,求职可以找internship advisor还有各种center,比如career center,gym,language center等等都可以帮到你。 6. 试着主动和教授,导师联系沟通,留个好印象,可以经常去问个问题。 7. 收到offer后把所有文件,成绩单,学历等等全部扫描一份多处存放(比如ipad,U盘,移动硬盘,电脑,云端等等)。 9. 多问多学,趁着大一学业比较轻松的时候,把学校的设施资源都了解利用起来,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很好,比如体育设施都可以使用,壁球,保龄球,骑马,高尔夫,游泳等等。 10. 参加社团等组织可以帮你尽快融入群体,你可以选择中国人的群体也可以选择外国人的群体,其实不要看种族,只看双方的观念性格和你是不是合得来。大胆交流并介绍自己,留学生活会丰富很多。 11. 一般学校大二就需要自己租房了,可以在大一中间时间就开始找房,正常情况下越早找房就会越便宜。 12. 遇到不懂得话题认真倾听,遇到感兴趣或者有所涉猎的话题也可以正常发言,多问多沟通,主动和周围人Say Hi. 13. 有的大学在比较繁华的城市,周围的圈子可能没那么单纯,同学们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年轻的时候适当玩乐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要把握好度,遇到问题及时找家人或者朋友们沟通。 14. 对老师的称呼:如果老师是博士毕业的称呼http//Dr.XXX,叫Professor XXX就行。对于Instructor的话,一般都可以叫Professor,但是不要称老师为Sir,尤其是女老师。 15. 千万不要作弊抄作业,在美国信用问题是很严重的,被发现的话,处罚严重到开除都有可能。 16. 刚开始住学校宿舍时,可以一开始就和舍友定规矩,如果忍受不了就搬出来,不要让宿舍生活的琐事耽误太多精力。 17. 选课需要规划和技巧,并且有的可能需要抢,尽早关注选课信息。 留学进入新环境的琐事很多,但是已经跨越了申请、刷分等大山,独立生活应该也不会难倒同学们,毕竟留学党“无所不能”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在以上的几个小建议中,我们发现经常被议论的是思维和社交。 读美本的同学们和在国内读大学的同学不一样的点在于,他们要接受不止是各省的文化差异,还有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留学生们必须快速建立起文化包容,并且还不能轻易被左右,因此,这里也为大家整理出了几个可以借鉴的点: 或许是因为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很多学生进入美国校园之后,不太愿意去尝试各类的活动和项目,只同相对熟悉的来自于一个国家的人相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很容易让同学们在之后难以走出熟悉起来的圈子,也更难以融入已形成的其他圈子中。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中国人扎堆的现象----他们只在内部互相交流,也不愿意接触学校的活动和资源。这种情况就和当初出国想要国际化的教育和交流的理念相违背了。 所以,建议同学们在拿到学校offer之后,去学校的官网查阅,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校的资源,如果有校友群也可以加入。 到了学校之后,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术项目,不断让自己尝试新的内容。另外,将各个资源部门的老师都认识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说获得更多咨询,最少也可以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 这样的开放式交友方式,或许会让同学们在毕业后建立一个几十人的人脉圈子,无论是通过爱好还是专业建立的,都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丰富自己的见识。你会发现这对留美工作或者回国工作都有极大的好处。 并不是说不与中国人在一起就是对的,也不是说只混迹中国人的圈子就是没问题的,很多同学可能语言流利,没有口音,拥有长远的规划,也敢于尝试,积极参加项目,但是依然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那是因为他自己已经是一个圈子了。 很多事例表明交友的最终停留在价值观的相符,没必要为了融入一个圈子而去让自己变成看起来像“美国人”,也没必要固步自封。留学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一个新文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包容开放的文化之一,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放平心态不要用自己的偏见或道听途说去评判别人。 学习并了解一个国家的基础文化,是对这个国家的尊重;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是对自己的尊重。与朋友的部分观念相吻合,求同存异,共同进步,这应该是每个同学们希望得到的社交方式吧? 留学的艰辛只有留学生知道,勇敢面对并且战胜它,相信同学们日后会成闪闪发光的人。 -明德立人专注美国留学十二年,欢迎关注,免费咨询,你的疑问都有专业的人来解答-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