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是写祥林嫂悲惨一生的故事,为什么要用《祝福》这温馨祥和的标题呢? 这其实是作者鲁迅先生在用一种反讽的艺术表现手法,欲抑先扬,烘托和反射出那个表面看似祥和,但劳苦大众仍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背景,从而揭示出那个人吃人的封建社会极待变革的鲜明主题。 一、祝福,是该篇小说的时间节点。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注意,这个祝福是带引号的)。杀鸡,宰鹅,买肉,用心细细地洗,煮熟之后,横七竖八地插些筷子之类的东西在上面,就可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 开篇这段文字,把临近年关敬神祈福的乡村习俗,刻划得翔实逼真,把读者带入了年关祝福的节点氛围之中 。 这应该就是“欲抑先扬”,分明是要写悲苦,却把这悲苦置于祥和之后,通过一反一正的比拟手法,从而产生鲜明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二,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却点出了时代背景。 我就是这个时候回到了故乡鲁镇,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长辈,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寒暄过后,他就开始大骂新党,我知道他并不是在骂我,而是在骂康有为。 康有为主张改变政体,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却很快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鲁四老爷是乡村富产阶层的代表人物,是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当然要反对社会变革。 这就点出了《祝福》的时代背景是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末年。封建腐朽没落的晚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要求变革的呼声已经响彻在神州大地,但却受到反动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属于黎明前的黑暗那一刻。 之所以小学生学鲁迅的文章比较吃力,就是因为鲁迅的作品时代感非常强烈,对没有历史知识基础的孩子来说,确实不易理解掌握。 三、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象征着劳苦大众的缩影。 好了,时代背景和时间节点都交待清楚了,故事的主角——祥林嫂出场了。 她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有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柱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杆,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 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在天灾人祸和封建礼教的多重压榨迫害下,已经沦为到死亡的边缘。联想到鲁迅另一篇《故乡》里的闰土,儿时的玩伴见到他却是一声“老爷”的呼唤,通过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生活的残酷压榨,既表现出了鲁迅对她(他)们强烈的同情,更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因而发出推翻那个吃人的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强烈呼唤。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祝福》这个标题用的是何等之准确犀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祝福》不正是此类呼喊的真实写照么!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