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在成语中是带有贬义的,原意是指农夫在驴拉完磨之后,农夫就将其杀掉;引申出来就是指利用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后,抛弃掉或处理掉。那么,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中又是如何的呢?政治斗争从来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西晋末期,为争夺皇权,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开始楚王司马玮借贾皇后的力量除掉辅政的汝南王司马亮。但是,司马玮自己随即就被贾皇后杀掉,兔死狗烹的事情又一次重演。当时有人(岐盛)对说司马玮:“应当借着军队的气势,顺便除掉贾、郭(贾后的母亲郭槐),以扶正王室,安定天下。”司马玮犹豫不决。我们知道,天下事成败往往就在一念间,你不除掉我,我就要干掉你。对创业的功臣,既怕其功高震主,更惧其伸手邀功。 笃信“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 当共同奋斗事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日,就是上演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时,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可以共患难,到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时候一些领导为自己个人利益,无法容纳那些前仆后继为共同事业功劳卓越的人。杀功臣一直有中国历史传统特色.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鸟飞尽,良弓藏. 这种看似聪明的做法,往往只会带来“财散人散”的结局。
卸磨杀驴的本意,农夫在驴帮他拉完磨之后就将其杀掉处理,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本文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原因如下:第一,从成本节约的角度来看,磨已经拉完,而驴还要继续吃继续喝继续要农夫花时间和精力照看,杀掉驴则这些成本支出将不再具有。第二,从投资角度来看,杀驴有利于驴本身价值的增值,有道是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此农夫深谙此道也,杀得好,杀得妙。第三,从更新换代来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驴的使用寿命和生存寿命都是有限度的,在驴的有生之年杀死更有利于培养小驴的忠心和兢兢业业,也更有利于激励小驴要更好地拉磨,否则其结果将和其前辈一样,被早早地杀掉。现在我们再来看我工作中最典型的“卸磨杀驴”现象:老员工(或有功之臣)的被弃用。我们且把工作中的人性化先抛开,而以一种更理智或更市场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由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知识更新换代最快的时代,而所谓的老员工(或有功之臣)其知识面、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都已经老化,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工作发展的要求,而为其更新的成本又过高。第二,一些单位的岗位是有限的,关键岗位或重要岗位更是有限的,而老员工(或有功之臣)往往占据着这些岗位,从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从单位培养后备力量的角度来看,从领导个人切身利益看,这些人不杀哪些人可杀?第三,领导个人政绩第一目标,机关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养老院。虽然单位有很大的社会责任,但是其政绩是第一位的,谁阻挠了这个目标谁就要被政绩的车轮碾过。第四,从激励单位其他员工来看,这样做有利于单位的其他员工始终保持着一种比较好的竞争心态,有利于单位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也有利于单位形成一种比较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更有利于吸收外部新鲜血液的精华,因为空出的往往是重要岗位或关键岗位。第五,从单位文化的形成来看,老员工(或有功之臣)代表着旧事物,他们往往对新事物持排斥态度,这就造成了单位中关键的环节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进取心,从而从整体上去影响文化缺乏创造力。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