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说说“腊八节”的来历,古代,每逢年末岁暮五谷收藏完毕,人们便去山野打猎,用以祭祖敬天,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为“腊祭”。秦统一全国后,制定历法:将冬末春初新旧交替的十二月,成为“腊月”。腊月,最重要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节”又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日子,故又称“成道节”。也就是说作为农耕节俗,“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又受到佛教的渗透,是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相融合的产物。 民间有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虽然夸张了点,但每年的腊八节大多处于“三九”、“四九”这段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民间也因此传说,每到腊八节,家家户户之所以要煮一锅黏糊糊的腊八粥,是为了要把冻掉的下巴粘回去。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个习俗最早始于宋朝,到了清朝更加盛行,腊八节这天,民间家家户户做腊八粥祭祀祖先,还要全家团圆庆祝当年的丰收,并祈福来年更加吉祥。
现今,人们在腊八节喝腊八粥,除了有在年末岁首的时候祭祖、祈福的寓意外,腊八粥也成了美食的一种。“腊八粥”,顾名思义,腊月初八要喝由八种食材熬成的粥,这八种食材包括红小豆、薏米、红枣、花生米、糯米、莲子、核桃、杏仁等,当然,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家庭,腊八粥的配方也不尽相同。人们经常吃的八宝粥也就源于腊八粥,可根据需要做食材调整,经常喝,对于慢性肠炎、脾虚腹泻的人来说,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我国北方,腊月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围着火炉,喝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腊八粥,也是“舌尖上的美味”了。
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蕴含的是关于尊重、宽容、中道,关于慈悲、感恩、分享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也是中华文化贡献给世界的重要美筵之一。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灵隐寺,每年到了腊八节,都向社会分发腊八施粥祈福众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喝“腊八粥”这一源自古代的农耕节俗,传承到现今,它的社会文化意义在于: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心愿;展现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开启新一年愿景规划的时间窗口。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