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提出——
到2025年基本实现本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育装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配置、生均经费标准要求的统一和更高水平均等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力争各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意见》首先关注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学生剧场和音美专用教室建设,确保各义务教育学校均配有学生剧场和室内体育馆(用房),提出力争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以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配备等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
新建学校食堂应按照餐位设座率不低于50%,至少满足学生分2批次就餐要求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厕所应设置高低洗手台和单独蹲位,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cm
《意见》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提出要求,学校需根据学生残疾类型和学龄特点,加强无障碍电梯和厕所(厕位)建设,完善无障碍设备配置,优化学校无障碍人文环境建设。2025年底,各义务教育学校主要教学楼均配有无障碍厕所(厕位)。
此次印发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普通教室的布局、环境、基础设施和设备应达到《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指南》相关要求。所有教室配备空调。按需配备空气消杀设备,并加强空气流通,为学生创设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学校要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按新课程新教材要求,配齐、配足、更新学科实验仪器、数字化实验系统,保障实验教学。建立健全化学药品(危化品)全流程管理机制,探索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根据义务教育双新要求,学校也要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因校制宜推进学校创设布局灵活、高效互动、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配备相关学科教学仪器和器材,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需求。
上海正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意见》也对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提出要求。学校要提升网络基础条件,推进校园网络升级改造,推进校园网与5G网络融合,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优化学校到区教育信息中心网络链路,学校核心层主干带宽和出口链路达到万兆标准,校内接入信息点达到千兆标准,师生用户可使用互联网出口带宽最低不少于1Mbps。
学校还要加强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学校按照统一标准规范使用学校数字基座,按需选用基于基座的教育应用。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学校教育数据伴随式采集。以教育教学为核心,运用数字化工具,构建学生可视化、可体验、可操作的应用场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逐步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小学一至三年级要配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各年级要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
另外一方面,加大推进教师流动力度,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10年、距离退休超过10年的教师应列入符合流动条件范围,每年流动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接受优质师资的课时覆盖面不低于总课时数的10%。
《意见》同时提出完善义务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要目标,推进义务教育生均拨款体系建设,完善生均拨款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教育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逐步形成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各区要落实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主体责任,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义务教育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