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根据研发顺序和化学结构的不同,红霉素被划分为第一代14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阿奇霉素在红霉素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氮杂环,从而成为了唯一一个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被划分为第二代,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品种。
;)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属于同类药物,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但也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红霉素抗菌活性弱,抗菌谱较窄,仅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性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几乎没有作用,而且细菌对其容易产生耐药性。阿奇霉素经过结构改造,对革兰阳性菌和非典型性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增强,而且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等革兰阴性菌以及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 适应症:红霉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而阿奇霉素抗菌谱有所扩大,组织分布更加广泛,除了可用于治疗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外,还可用于治疗单纯性淋病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服药方式:红霉素对酸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而失活,口服给药吸收差,因此临床上使用的口服红霉素通常要制成肠溶制剂(肠溶片或肠溶胶囊),肠溶制剂一般需要空腹服用或餐前服用,而且红霉素半衰期短,抑菌作用时间短,需要每日给药3-4次,而阿奇霉素对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可以与食物同服,半衰期长,抑菌作用时间长,每日只需给药1次,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 不良反应:红霉素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听力损伤、肝损伤,偶见严重皮肤过敏反应和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阿奇霉素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
参考文献: 阿奇霉素片说明书
红霉素肠溶片说明书 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