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比较含蓄委婉,好面子,重名声,很多事情即使想做也羞于开口,很多东西即使想得到也会碍于情面的束缚。历史上含蓄的表达很多,上网搜索一大把,在此不过多列举。本人认为历史上最有水平的含蓄表达当属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全诗如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代风俗,新嫁妇在洞房之后才去拜见公婆,这首诗截取了新嫁妇见公婆之前的一个准备片段。新婚的红烛彻夜通明,天未露晓,新娘子便起来化妆准备去拜见公婆了,毕竟初嫁到此还不了解公婆的喜好,便轻声问丈夫我画的眉浓淡可合时兴,意思就是公婆会不会喜欢。一个“待晓”一个“低声”便将女子的忐忑与娇羞刻画的惟妙惟肖。
如果我们不看诗题,这可真的算是一首饶有生活情趣的小诗,但是再看一眼诗题:近试上张籍水部,意思是临近考试时呈现给水部员外郎张籍。 作为一名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人员,朱庆馀对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他也非常希望自身的才华能得到考官的欣赏,于是以诗投石问路,隐晦的向张籍询问对自己的作品印象如何? 有趣的是张籍在答复朱庆馀的这首诗中也是用了同样的手法,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可以看出张籍将朱庆馀比作一位人美歌美的采莲姑娘,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
关键字:
|